预防深静脉血栓:踝泵运动近年来,随着防治理念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诊出率逐年上升。为预防DVT发生,一种简便、经济、有效、实用的锻炼方法——踝泵运动,被广泛应用。踝泵运动是以踝关节为中心,通过小腿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发生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起到泵的作用,从而加速下肢静脉血液的流动,缓解血液淤滞状态,减少下肢DVT发生。方 法踝泵运动涉及运动体位、活动方式、屈伸程度、维持时间、每组运动时长及每日运动量。(1)运动体位及方式对于术后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宜采取平卧位,相对其他体位其效果更佳。结合舒适性及安全性,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并不影响踝泵运动的有效性。下肢呈伸直状态,进行背伸,即脚尖向上勾;再做跖屈,即脚尖向下伸;最后做踝关节360°环绕。(2)运动时间踝关节运动并非时间越久、次数越多就越好,需要考虑踝泵运动的最佳有效性、依从性、下肢疲劳程度及运动过程中接受实施程度的差异。规范的运动方法为患者取舒适体位,下肢伸直,进行最大限度足背伸、跖屈5 s,每次5~10 min,接续进行踝关节环绕,30次/min的速度,持续至少5~10 min,至少3次/d。此结论根据临床已有研究得出,但仍需在临床进一步验证。适用人群踝泵运动不仅适用于患者,在非患者中也具有效性。妊娠和分娩、长时间保持坐位或蹲位、肥胖、癌症、激素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抗磷脂综合征、感染、制动及吸烟等获得性危险因素人群均易发生DVT。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第9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推荐踝泵运动应当用于存在下肢DVT风险的患者,意见推荐等级A,但对于具体运动时长与方法并无明确规定。第8版指南中已经明确指出,对于乘坐飞机超过6 h的旅客,应注意预防经济舱综合征的发生,可不断地进行小腿腓肠肌运动。乘坐交通工具过程中,应每小时做3~4 min踝泵运动、规律的肢体伸缩运动或对小腿腓肠肌进行按摩。健康教育方式由于患者对踝泵运动的依从性差别较大,因此应采用标准化视频健康教育,按时放映视频教程,护士指导规范锻炼,同时结合踝泵运动量化表格及音乐实施多模式踝泵运动健康教育,以获得最佳临床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潜在DVT风险也不断增加,如久站、久坐、久蹲、长时间乘车及经济舱航空旅行等人群。由于缺乏运动、血流淤滞,再加上没有专业知识指导,使得突发下肢DVT的案例逐年增加。因此,应用科学的踝泵运动方法预防DVT更应被重视。简单的踝泵运动能够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及早预防下肢静脉疾病可以降低DVT发生率,促进生命健康。
静脉泵入心血管活性药物出现回血,如何处理?患者韩某某,女,84岁,因“胸闷、憋气、发作性意识丧失5年,双下肢水肿1年余”以“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Ⅲ级)”于2020.11.11入院。入院时患者血压86/56 mmHg,血氧饱和度56%,心率90次/分,双下肢水肿,嘴唇、肢端明显发绀,柱状指。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3 ml/h,左西孟旦2.5 ml/h,血压86~90/56~60 mmHg,心率90~100次/分,血氧饱和度85%~90%,10 L/min面罩吸氧。因患者需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11月15日置入右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11月18日,家属观察到带泵液体不再滴落,呼叫护士,规培护士观察到颈内静脉导管外置段可见约10 cm回血,并且血液仍在逆行。当即嘱患者将头部转向左侧,将带泵液体开到全速进行冲管,按常规处理回血,患者即刻心率升至160次/分左右,心电监护频繁报警。主班护士立即呼叫医生,做床旁心电图,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至平稳状态。案例分析血管活性药物起效非常快(5~10min),小剂量的改变即可导致患者心率、血压的改变,静脉给药时要求准确、匀速地输入体内。延长管有一定弹性、容量大,管腔堵塞后,微量注射泵仍继续输送药液,而药液并未进入血管,积聚在延长管内。快速输入液体处理回血时,会导致短时间内过多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引起心率过快等不良反应。经验分享当重力及血管外组织压力等因素致使静脉压力升高并高于延长管内压力时,血液便容易反流到管腔。临床上回血较为常见,而血管活性药物因其药理作用的特殊性,微小剂量的改变即可引起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可出现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那么,心血管活性药物泵入时如何处理回血呢?回血时,首先应找到引起回血的原因,根据血管活性药物的性质和回血量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按快进键或用盐水快速冲管,应将装有生理盐水的针管接在针头上,将回血缓慢推入。如果发现管道里有血块,先用1 ml注射器将其抽出,再进行冲管处理。如果抽吸效果不理想,需拔管重新置管。在回血量大的情况下需要更换延长管,切勿直接推入回血,避免因给药过速引起不良后果。使用微量泵时,微量泵的位置应高于注射部位,固定在穿刺点上方至少30 cm处,延长管内压力会相应增加,压力梯度形成。同时,可以使用正压输液接头,其机械装置可以控制液体流向,形成正向压力,将接头内液体推向导管尖端。另外,避免在穿刺侧肢体测量血压,减少回血。若药物泵注速度小于5ml/h,会引起回血或液路阻塞,应在该路液体上连接三通,用生理盐水以5gtt/min进行缓慢输注。但是,切勿在该静脉通路同时输入其他药物,以免因药物配伍禁忌而发生浑浊、药效改变等严重不良反应。小 结当使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出现回血时,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血管活性药物性质,避免快速冲入液体处理回血导致短时间内过多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一种持续骶前灌洗器的设计与应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常见术式,术后患者骶前残留巨大腔隙,短期内不易闭合,感染率高。Miles术后采用骶前灌洗引流可减少会阴切口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治疗效果优于不灌洗组。临床上目前无一次性成型的一次性持续骶前灌洗器。为实现医嘱要求,护士需要使用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引流袋等多个组件自制一次性灌洗器进行骶前灌洗。但存在以下缺点:● 所需耗材量多;● 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输液器接头与引流管连接处易脱开,污染患者伤口敷料及被服;● 增加护士工作量;● 多频次的伤口换药,增加医生工作量及治疗费用;● 易造成逆行骶前腔隙感染;● 冲洗液的洒溅影响冲入、冲出量的准确记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设计了一种持续骶前灌洗器,现介绍如下。1结构设计:此持续骶前灌洗器包含了连接冲洗液的穿刺部件、滴速调节系统、过滤系统及连接引流管的螺纹接口设计。冲洗所需的所有部件一体成型,即开即用。液体导管的一端设有穿刺针,另一端连接有螺纹接头,穿刺针和螺纹接头外分别套有保护套,穿刺针的下面设置墨菲式壶和液速调节器,螺纹连接头的上面设有液体过滤器,与液体导管连接。该灌洗器的材料为不含DEHP的PVC材质。见图1。2使用方法:准备用物,打开外包装,取出灌洗器。去掉穿刺针上的保护套,连接穿刺针及灌洗液。排气至螺纹接头,摘掉螺纹接头上的保护套,连接引流管。打开液速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灌洗。3 优点:(1)采用一体式结构,液体导管的一端与螺纹接头直接连接,不易脱落、不易污染、不会造成逆行感染。(2)独立包装的一次性无菌产品,符合无菌操作要求。(3)无须额外使用无菌剪刀,避免了资源浪费。(4)灌洗液通过管路流进患者盆腔,持续冲洗,降低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5)减少患者住院费用。(6)操作简单,减轻医生和护士工作量。(7)可应用于需洗胃的幽门梗阻患者及膀胱持续冲洗的患者。
处理护理中断事件,我们有妙招!护理中断事件(nursing interruptions,NI)指护理人员在提供合乎伦理规范的护理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突然发生、打断事件或延缓当前事务、分散护士注意力的外来行为[1]。研究显示,护士处理NI的时间占据护理工作总时间的22%[2],NI的发生频次与护理不良事件等负性事件的发生率呈正比[3],与护士的心理负担指数呈正比,严重威胁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的安全[4]。为降低NI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隐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在智慧病房的基础上对NI采取了多角度干预性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1.成立NI管理小组在科室内部成立NI管理小组,由接受过NI相关培训的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组长)、住院医生2名、护士2名组成。管理小组对发生NI的来源进行分析,就不同来源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改善工作环境,设立警示标识;制作“正在发药,请勿打扰”“重要操作,请勿打扰”等红色警示牌,当重要护理工作不宜被中断时,可以在口服药车或者治疗车上放置警示牌,提醒其他患者或家属。2.实施“5S”物品管理对病区物品摆放进行统一规范,实施“5S”管理,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方面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根据普外科患者手术特点和护理重点制订合理、科学的物品、医疗设备安排制度,优化使用流程;保证治疗车物品充足,固定摆放、定点放置在方便且护士随手可得的地方;避免因物品不齐全以及设备周转冲突造成的护理操作延迟或中断。3.优化病区工作流程管理小组根据科室内部讨论的结果,将病区工作流程重新进行优化和细化,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时间等。(1)管理小组分析发现出入院患者及家属是NI的主要来源,首先对出入院流程进行改善:出院前1 d医生在15:00前开立出院医嘱,护士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出院准备和宣教;第2天10:00前完成出院以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14:00开始接收新入院患者,其余时间只进行急诊患者的出入院工作。(2)护理工作按照标准化流程细化,制订各个班次工作查检表,护士可根据当日工作量进行修改和添加,完成工作后根据查检表核查,防止护理工作被中断后的遗忘和漏执行。(3)护理部根据病区需求,扩大了配液中心对药液配置的范围,将各病区需集中配置的长期静脉输注药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护士核对配液中心配置完毕的药液后,直接进行输液环节,节约了护士进行传统配药的时间,也规避了护士被各种NI打断而发生配药错误的隐患。4.有效合理地利用智慧化信息系统(1)实施护理记录文书的结构化填写。将出入院记录单和普外科所有疾病、手术以及管路的护理与观察等记录模板统一设置到科室结构化表单系统中,护士可以根据需要记录的病情变化点选模板,直接在模板中进行填写和修改,节约了书写护理记录单的时间。(2)制作二维码,结合床头平板电脑视频完善健康宣教。患者入院时发放健康指导卡,上面有二维码,患者可通过手机扫描相应二维码获取相关宣教内容。每个床单位配备1台平板电脑,对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平板电脑系统中包含医嘱查询、检查预约、健康宣教、费用清单、支付结算和文娱资讯6大模块。患者可在平板电脑终端开启医嘱、检查、费用清单等查询功能,专屏专享。病区将健康宣教内容做成视频导入平板电脑中,内容包括患者入院统一的规章制度、环境介绍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患者可以反复浏览视频宣教资料。(3)智能输液系统协助输液管理。每个床单位配备1个智慧输液系统,该系统具备自动监控滴速、输液量、输液剩余量等功能,并将输液信息传送至护士站的智能终端显示屏和掌上电脑(PDA)上,护士可实时掌握患者的输液状况,进行合理安排,减轻其工作负荷。(4)移动PDA功能的不断开发。目前移动PDA已经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护理病历系统进行了无缝衔接,逐步实现了体征数据的当场采集、护理病情评估的实时记录、医嘱执行过程的全程跟踪以及检验标本采集及配送的全程核对等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把护理工作的主要完成点由护士站延伸至患者床旁,保证了病情观察的及时性,也避免了护士在记录途中被打断的可能。PDA还开发了与患者床头呼叫器的对讲功能,当患者按床头呼叫器时,护士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与患者进行对话,平衡当前事务与患者需求,合理解决NI的发生。5.举办NI专题讲座,组织情景模拟训练NI管理小组每周组织1次关于NI的讲座与讨论,组长对医生、护士开展护理知识讲座,包括NI发生率、危害、发生原因、管理办法、沟通模式等,讲座结束后通过讨论典型NI总结经验,供低年资护士借鉴和学习,提高护士对NI的管理能力。每2周进行1次NI情景模拟训练,管理小组根据病区近期典型NI制作相关脚本,让护士在真实情境中锻炼解决NI的能力。同时,培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风险评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护士对患者安全的认识和专业素养,以避免NI导致的不良事件。基于普外科病区智慧化系统对NI进行多角度干预管理,可降低NI的发生频次,缩短持续中断时间,改变NI造成的消极型结局,提高患者对护士发生NI的接受度和处理NI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规范管道标识,保障患者管道安全护理标识是指为保障临床医疗护理人员及患者安全、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应用规范的图案和文字对护理工作中需警示的环节进行具有行业特征标识的总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各类导管运用于临床治疗,而各类导管上的管道标识在临床上起到了提醒及警示作用,可帮助护理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管道标识重要性:1.标注管道类型,警示管道级别;2.突出观察重点,保障管道安全;3.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提升内涵。在管道标识规范界定中要求:1.标识颜色与风险等级相符;2.标识内容完整、字迹清楚;3.标识无卷曲、脱落;4.床头警示标识落实。而在实际的临床使用中则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管道标识不规范的情况,我们从人员、制度、材料、流程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人员:1.标记不认真;2.操作不细致;3.认识不足、规范意识不强;4.人力资源不足;5.未严格执行规范管理。材料:1.签字中性笔易晕染;2.管道标签材料不宜书写;3.管道上有石蜡,标签粘贴不牢;4.物品准备不充足。流程:1.流程不精细;2.流程不明确;3.无统一流程。制度:1.监管不严;2.培训不够;3.标识制度未细化;4.管理督查不细致。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使用管道标识,我们采取了以下防范措施,具体如下。1.标识字迹不清:统一采用记号笔,规范统一书写,包括置管日期、长度、责任人等,并加透明贴固定,以防字迹及标示损坏。2.标识卷曲:可对标识对折粘贴、左右塑形。3.标识颜色错误:使用标识收纳盒,定点放置,保证标识完备,避免颜色替代。加强对管道类别、管道级别的认识、学习,避免因认识不足而混用。4.标识脱落:注意管道标识黏贴牢固,加强管路的巡视、检查,发现脱落及时黏贴。5.标识名称错误:针对性培训,提高对管道标示规范的掌握。6.无管道标识:加强护理人员对管道的规范意识,并严格按统一流程,执行管道规范。7.培训不够、制度不健全:针对性地开展管道标识的培训、学习、考核,并统一规范化的精细流程制度。8.督察不细致:在每天的交接班及护士长查房时进行管道规范的督查,与护士工作表现挂钩。将管道标识统一应用到各种管道上,提醒并警示广大住院患者及医护人员,既可保证住院患者的自身利益,又可满足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要求。综上,我们必须规范使用管道标识,确保患者安全。参考文献:[1] 李娜.管道标识对神经外科管道安全问题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55-2457.[2] 张萍,刘宝存.管道标识在多管道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6(38):101,104.[3] 秦利恒.导管标识管理制度设计与应用对胸心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11):154-155.2021.02.26
儿童肠造口旁瘘的护理妙招儿童肠造口手术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手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肠管柔嫩、肠壁薄,对施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将肠壁与肠造口旁皮肤缝合时较易操作成全层缝合,易发生造口旁瘘。小儿肠造口术多为临时性手术,多于术后3~6月关闭,并发造口旁瘘早期未闭合者往往采取保守治疗直至还纳手术,不会进行再次手术重建。保守治疗期间,粪便从肠造口肠管的侧壁不断流出,持续刺激造口旁皮肤,不但易发生严重的刺激性皮炎,而且造口袋极易渗漏需频繁更换。患儿痛苦及护理成本大幅度增加,患儿家长易出现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我院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应用造口袋局部微扩剪裁技巧联合防漏贴环护理21例造口旁瘘患儿,取得良好成效,均顺利度过家庭护理阶段至关瘘,现介绍如下。常规护理方法:用棉球蘸温开水/0.9%氯化钠溶液清洗肠造口及周围皮肤,动作轻柔;干纸巾/棉柔巾抹干后,周围皮肤使用造口护肤粉及皮肤保护膜促愈防护;选择底盘柔软、顺应性好的一件式平面儿童造口袋,按肠造口基底部(肠造口与腹壁皮肤交接处)大小增加1~2 mm 剪裁,配合防漏膏使用,以有效收集粪便而不至于摩擦肠造口黏膜。造口袋底盘剪裁时应注意镜面裁剪,确保造口袋开口方向朝向体位的最低位,底盘外圈应顺应患儿的体形进行剪裁。一件式平面儿童造口袋即造口袋与底盘连成一体、底盘平坦、适用于儿童的造口袋。我院方法为在肠造口周围皮肤刺激性皮炎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造口袋局部微扩剪裁技巧及防漏贴环。具体操作方法:先取适量防漏贴环制作成扁平长条围绕于肠造口周围一圈,除旁瘘部位距旁瘘口1~2 mm弧形围绕,其余部位均紧贴于肠造口围绕环替代防漏膏使用;再将造口袋按常规剪裁后于旁瘘处再增宽1~2 mm弧形局部微扩剪裁,以粘贴儿童造口袋后旁瘘口及周围1 mm范围皮肤均暴露于儿童造口袋内为标准,以保证自旁瘘口排出的粪便顺利排入造口袋内,见图 1。此操作方法由造口治疗师现场模型示范操作并对患儿家庭主要照护者进行护理指导,然后由主要照护者现场实际操作,经造口治疗师评估掌握此护理方法后返回家庭,1周后到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复查。优势与建议:局部微扩造口袋剪裁技巧联合防漏贴环对肠造口术后并发造口旁瘘伴刺激性皮炎家庭护理困难的门诊患儿护理效果好,可缩小刺激性皮炎的范围、减轻刺激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延长造口袋更换间隔时间、有效改善主要照护者的焦虑症状。此法值得临床借鉴应用并推广。造口患者需要造口专科护士进行随访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建议造口专科护士进行评估、指导、跟踪随访应用效果。2021.02.06
8种管理术后恶心呕吐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术后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失衡甚至是误吸。尽管麻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PONV发病率仍然较高。非药物干预是管理PONV的重要方式,现对PONV的不良影响、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概述,以便护士更好地了解PONV的管理现状,进而为完善PONV管理策略提供参考。PONV的不良影响PONV常发生于术后24~48 h,不仅增加肺误吸、缝线裂开、食管破裂、皮下气肿和气胸的发生风险,而且是造成患者非计划入院的主要原因。患者发生PONV后会增加护理需求,加大医疗资源消耗,且对医疗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PONV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长和再入院风险。PONV的非药物干预管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预防和治疗PONV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由于使用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因而非药物干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 穴位刺激穴位刺激已被证实能够有效防治PONV,可能与穴位刺激后双向调节胃肠功能状态、促进β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有关。穴位刺激可分为有创穴位刺激和无创穴位刺激。有创穴位刺激包括针刺、电针、耳针、掀针埋针等;无创穴位刺激包括穴位按压、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耳穴压豆、艾灸等。2. 芳香疗法芳香疗法作为一项非药物干预措施,可单独或联合其他措施应用于PONV的预防和治疗。目前,临床主要使用生姜精油、薄荷精油、薰衣草精油等吸入进行干预。鉴于芳香疗法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国外机构开发了基于健康系统护士主导的芳香疗法项目(health system-based nurse-delivered aromatherapy program),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因而国内可借鉴其经验在临床中推广。3. 假饲疗法假饲疗法通过模仿进食动作引起神经和内分泌的应答,促进胃泌素等消化道激素分泌增加,同时还可以增加迷走神经传入冲动,促进胃肠蠕动。4. 术前补液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指出,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对预防PONV的发生有一定益处。患者术前禁食水会影响肠道血液灌注与血液再分布,因此术前适度静脉补液成为降低PONV风险的有效策略。5. 提高吸氧浓度吸氧是术后最常见、最简便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吸氧流量可改善组织供氧,减轻因使用腔镜等原因造成的高碳酸血症,有利于提高术后恢复质量。6. 姜及其提取物生姜具有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受体拮抗作用、抗炎及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在PONV、孕吐等的治疗中效果确切。7. 低通气压力及术中胃肠减压麻醉中正压通气增加患者胃积气的可能性,因而给予合适的通气压力对缓解术后患者胃肠积气导致的PONV具有积极作用。麻醉护士可通过控制麻醉诱导通气压力与间隔术中胃肠减压降低胃肠积气量,从而达到降低PONV的目的。8. 其他疗法音乐疗法、放松训练及按摩等对降低PONV发生率有效。综上所述,多种非药物干预措施用于PONV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目前针对PONV患者所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受实施操作人、时间、强度、频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在临床中需要充分结合临床需求选用适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PONV防治水平。2021.01.29
一种颌面部肿瘤患者专用防辐射面罩的设计与应用近年来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正确的放射防护措施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辐射损伤的发生。常用的防辐射设备有铅衣、铅背心等,对于颌面部肿瘤患者,目前并没有合适的面部防护装备。颌面部肿瘤患者,其肿瘤往往只在一侧颌面部,防护时只需遮盖一侧颌面部即可。然而,现有的防辐射面罩会遮盖全部面部,降低患者的舒适度。针对此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颌面部肿瘤患者专用防辐射面罩,现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由铅制材料制成。面罩主体内侧设有垫层,垫层由棉质材料或绒面材料制成,包括:头带和面罩主体。面罩主体由防护片、挂耳片以及固定片一体成型而成,见图1。0.5、0.35、0.175 mmPb的防辐射面罩重量分别为0.15、0.11、0.05 kg,使用后在体表检测到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03、0.08、0.59 uSV/h。2.使用方法:使用时,先评估患者需要防护的部位,即颌面部肿瘤位于左侧或右侧,然后选择与左颌面部或右颌面部对应的面罩。之后,将面罩主体的佩戴孔套在患者的耳朵上,并使面罩主体与患者头颅相贴合,最后将头带环箍于患者头颅的上部以起到固定面罩的作用。见图2。3.优点:(1)面罩主体内侧设有垫层,材质柔软,可减少面罩主体对患者皮肤的摩擦和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2)面罩主体为具有弧度且与患者头颅贴合的片状体,贴合度较好。(3)针对患者所需防护的具体部位进行佩戴,且面罩仅覆盖患者头颅的侧面,使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4)面罩主体的一侧具有与患者耳朵相配的佩戴孔,另一侧边缘的上部靠近患者眼部且下部靠近患者嘴部,上部与头带连接,头带环箍于患者头颅的上部,能做到有效固定面罩主体,不容易移位,安全性较高。2021.01.22
聊一聊那些独享患者喜爱的护士2021.02.26新年伊始,依然守护在工作岗位的我们收到了患者的频频点赞,这无疑是送给我们最甜蜜的新春礼物!当我们进入病房,患者的眼神里传递着喜欢、言语里充满着感谢,患者的赞许成为了我们前行的动力。那么,如何能收获患者的喜爱和理解呢?当护士的你也许可以试试这样做!有爱心护士飞姐是科里出了名的好脾气护士,那些反复住院的患者第一句话总是:“我这次住院是飞姐护士管吗?”飞姐究竟有多大的能力能让患者总惦记她呢?因为她那颗炙热的爱心。患者于奶奶第3次住院手术,由于家人抽不出时间来亲自陪床,就招了陪护陪她。在于奶奶住院的第2天,飞姐就发现她情绪低落、不爱说话,便停下手里的活和她拉起了家常。于奶奶说两个儿子都在事业单位上班,请个假不容易,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家人都不管不顾。飞姐便开导起她:“于奶奶,家人忙找陪护也挺好的呀,现在的陪护很专业,她们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能给您更好的服务。”并且,飞姐根据家属的联系电话找到了其家人,向对方介绍了于奶奶的现状、分析了于奶奶的心理诉求。后来家人根据飞姐的建议和奶奶进行了视频通话,安慰了于奶奶消极的心理。于奶奶一直对飞姐赞不绝口,抽空就来护士站看看忙碌的飞姐,捎上一个橘子、送来一瓶牛奶……让飞姐受宠若惊。拉进彼此心与心的距离,让患者不孤单并且感知到护理的温度,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有耐心护士小芹因为患了肠息肉,从护士成为患者,这一角色的深度转换,让小芹成为了对护患关系最有发言权的人。她说:“当你成为患者时,总会希望医生、护士能对自己多说一句话,多关心一句都行。因为患者对医疗知识缺乏,对疾病或者用药存在着盲区,人命关天,难免要多问一句!”和小芹同病区的患者在肠道准备时就因为不确定怎么吃泻药而反复询问责任护士,那位护士非但没有厌烦,还亲自给她倒好温水、溶解药物,并耐心讲解服药、判断效果的方法。那位护士不厌其烦的态度让小芹都自叹不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关键行为之一,多花一点点时间也许就会让患者有不一样的就医体验!有责任心雪儿是科里典型的热心大姐姐,不管是患者还是同事的事,一旦被雪儿知道,她总会很上心。一天,雪儿下班后准备离开住院楼时,被一个患者家属叫住了。“护士,护士,你是管我老公的护士,我家老公被安排去做CT的,带队的工作人员说自己还有一个患者要接过来一起去做检查,我们等了好一会儿了,还没等到她。”雪儿停住了脚步,立刻联系护送中心工作人员,要到了负责CT检查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掌握基本情况后,并主动告知该工作人员简单的注意事项,因为患者禁食时间较长容易低血糖,希望其尽量缩短等待时间。雪儿安抚好患者及家属离开时,接她回家的老公在车里已等候多时。下班后也乐意给病人解决问题,雪儿这样的责任心真不愧是天使的使命担当!让病人满意才是医护人员心里最满足的心愿。爱微笑有人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同样,在医院里爱微笑的护士基本上都会受患者喜欢。丹丹是科里的“开心果”,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美的微笑,似乎没什么烦心事。而且丹丹还鼓励患者多微笑,敞开心扉和他们聊家常,让他们沉重的心情得到舒缓。患者们常说:“远远就听到丹丹护士的笑声了,今天她肯定上班。”每天早上的晨间护理,丹丹都会温柔地询问到:“阿公阿婆,昨晚睡得怎么样?昨天改了饮食,吃了有没有什么不舒服?今天你们有事记得找我哦!”尽管隔着口罩,患者也能知道她是笑着的,因为她有一双笑起来就弯弯的漂亮眼睛。在患者出院之后进行随访,丹丹有好几次都被患者点名表扬。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打开心灵的枷锁;微笑是一剂良药,能消除护患间的隔阂。其实,那些独享患者喜爱的护士还有很多特质,比如热心肠、擅长沟通、乐于助人……也许你会说工作实在太忙了,哪里顾得上这些呀!可是,一旦你做好了其中一条,下一个患者“收割机”就是你了,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一种牵拉跟腱部位瘢痕挛缩训练带的设计与应用2021.02.06烧伤患者跟腱部位处行植皮术后,由于瘢痕增生和瘢痕挛缩,易导致足背伸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法的被动活动只能短暂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效果不能长时间维持;支具长时间佩戴后易导致踝关节周围肌肉僵硬,患者舒适感降低。 为此,笔者团队根据临床经验设计可调式牵拉带,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见图1。该牵拉带主要用帆布材料制作,包括足背固定带、小腿固定带、尼龙连接带、直径2 cm铁环扣、魔术贴(毛面、勾面)。用皮尺量取小腿中段和足背位置围度,用宽约20 cm的帆布制成小腿固定带和足背固定带,制作时固定带一端延长6 cm,用于缝制粘扣,小腿固定带中间位置固定3条连接带,连接带末端缝有毛面的魔术贴。足背固定带中间固定3个环扣,用于小腿固定带上的3条连接带穿过此环扣。2.使用方法打开小腿固定带和脚背固定带,分别固定在小腿和脚背上,小腿固定带中间的连接带穿过足背中间的环扣,拉紧连接带,将足背固定于患者目前最大的活动度为止。旁边两侧的连接带交叉穿过固定在足背帆布带上的环扣,翻折后拉紧并分别粘于连接带毛面位置上。每次牵伸至患者有微痛感时,拉紧牵拉带,固定即可,保持3~5 min,待微痛的牵伸感下降后,再继续拉紧牵拉带,再次固定,继续保持3~5 min,如此反复,2次/d,每次30 min。3.优点(1)选材方便,设计合理,佩戴舒适,可减少硬性支具长时间佩戴造成的不适感,避免造成皮肤破损。(2)轻便柔软,不易变形,方便清洗,经济实惠。(3)患者功能锻炼治疗后可继续维持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用此训练带可以在家自主进行训练。